我见过太多企业,看起来很稳定,员工也很听话。但最后还是被淘汰了。
为什么?因为没有狼性的团队,就像一头养在家里的狗。再忠诚也没用,关键时刻根本扑不出来。
狼性不是让人变成禽兽。狼性是指——有饥饿感、有竞争意识、有目标感、有执行力。
什么叫没狼性?就是:
你交给他一个任务,他就做。你不交,他就坐着。没有任何主动性。
项目遇到困难,他就躺平。反正这是老板的事儿,跟我没太大关系。
看到竞争对手进步,完全无所谓。反正我就这样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同事升职了,他就吐槽"可能是因为跟老板关系好"。从来不想"我怎样才能也升职"。
看到行业变化,不知道抓住机会。反而说"这个市场不行了,我们公司也活不了多久"。
这就是没狼性的样子——被动、消极、没有竞争意识、没有危机感。
一个团队如果被这样的人占领,那它就死了。

这不是员工的问题。这是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的问题。
你想想,如果一个员工在这个企业里:
多做和少做工资一样。那他就会想,"何必多费力气呢"。
完成任务没人表扬,失败了也不会被批评太狠。那他就没有紧迫感。
看不到升职和发展的路径。那他就不会有野心。
甚至有的企业,员工积极主动完成工作,反而被理解为"不守规矩"或"太拼了会让别人显得无能"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谁还会有狼性?有狼性的人都跑了。留下来的要么是没办法的,要么是也被磨平了棱角。
企业的狼性,就是这样被一个又一个不对的决定,一点点消磨掉的。
我问你,你愿意选择一个有狼性但有点调皮的团队,还是一个听话但没狼性的团队?
我的答案是前者。因为没狼性的团队,最后一定死。
首先,没狼性的团队反应特别慢。
市场变化了,有狼性的团队能快速感知、快速调整。没狼性的团队反应迟钝,等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。
其次,没狼性的团队没有竞争力。
同样的工作,有狼性的团队能做得更快、更好、成本更低。没狼性的团队就是老一套,效率永远提升不了。
竞争对手来了,就被秒杀。
再次,没狼性的团队留不住优秀的人。
有能力的人需要挑战、需要成长、需要舞台。没狼性的企业给不了这些。所以优秀的人都跑了,留下来的都是"差不多先生"。
最后,没狼性的团队会逐渐衰落。
从盈利变成保本,从保本变成亏损。没有增长、没有创新、没有突破。最后被市场淘汰。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企业。看起来很稳定,员工也都很安逸。然后某一天突然就死了。
我要澄清一点——我说的狼性不是让人变成工作机器,不是鼓励"996",也不是让人互相踩踏。
真正的狼性是——有目标感、有竞争意识、有主动性、有执行力。
是一种"这件事我来做"的担当,而不是"我被逼着做"的被动。
是一种"我要做得更好"的追求,而不是"差不多就行"的敷衍。
是一种"市场在变,我也要变"的敏锐,而不是"反正都这样"的僵化。
真正的狼性团队,其实是既专业又有热情的。既遵守纪律,又充满创意。
其实就两个字——激励。
但这个激励不能只是喊口号。得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——他的努力会被看见,他的成果会被奖励,他的成长会有机会。
比如:
设定清晰的、可以争取的目标。不是"大家努力工作",而是"这个月谁完成的目标最多就晋升"。
让员工能看到其他人的成果和排名。这样就会产生良性竞争——"我要不要再多做一点"。
完成目标就有实质性的奖励。不是口头表扬,而是真的有钱、有假期、有晋升机会。
让员工有成长的空间。今年是初级,明年可以升级。工作不是死路,而是有上升空间的。
给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。不是所有事情都由管理者定,而是让团队有发言权,让他们感到被重视。
这些都做到了,狼性就会慢慢激发出来。
关键还是缺少一个系统来支撑。
靠人工管理太复杂了。每个人的目标、进度、成果,要一个一个地追踪。谁完成了什么、谁的排名第几、谁该拿多少奖励,都要人工统计。
最后,管理者累死了,员工也没有感受到激励。因为反馈太慢、数据也不透明。
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积分兽软件这样的工具。
它可以帮你做到:
建立透明的目标和排名。所有人都能看到谁完成的目标最多,排名一目了然。这样就产生了竞争氛围。
实时计算和展示成果。每完成一个任务,积分就计上去。员工能随时看到自己在进步。
自动化的激励反馈。完成目标就有积分、有奖励。不需要等老板的主观评估。
创造公平竞争的平台。大家都在同一个系统里,所有数据都一样透明。没人能作弊,没人能